2020年关于现代经济的一些思考(五)
Feb 05, 2021
第二个原因是税收漏洞和对富人更友好的税率
我们以亚马逊Amazon为例子, 亚马逊一直有逃税的历史,在2017到2018年利润翻番从56亿到了112亿,而支付的税收是0.
民主党人桑德斯都忍不住吐槽。
特朗普2018年也说:
I have stated my concerns with Amazon long before the Election. Unlike others, they pay little or no taxes to state & local governments, use our Postal System as their Delivery Boy (causing tremendous loss to the U.S.), and are putting many thousands of retailers out of business!
实际上像亚马逊这种缴税那么少也是正因为特朗普2017上任后通过的3.8万亿大规模减税计划,不仅让公司税从35%减到了21%,而且没有关闭堵上那些避税的漏洞 -使得盈利丰厚的公司经常逃避联邦税同时申报的收入税只基于他们一般利润的一半。亚马逊还像上面提到了威胁地方政府西雅图停建在建的办公楼等等基础设施表示如果政府要征收帮助到流浪者的税,他们将会停止在西雅图的发展,转移到其他更友好的地区去。2019年亚马逊只交了1.62亿美元的税,只占它年收入的1.2%: Amazon Just Killed a Tax That Helps Homeless People.
不管亚马逊,从1980年到现在十亿富豪们缴纳的税降低了79%。除此之外,2017年估计有10%的全球GDP被藏在海外税收天堂。来看看美国的税率制度,是不是更有利于富人。2019: VOX - Who pays the lowest taxes in the US?解释了非常清晰,其中有一个截图:
税收里面有很多可以减免的,比如做慈善或者想办法亏损(比如特朗普2017年仅缴税750美元,他是如何做到的?)等等,其他的比如工资税,社保局缴纳的是有上限的,比如五险一金最多2000千。也就是我月薪四五千的人缴纳的比例可能远大于富人,而且消费税对于穷人的比例远高于富人购买奢侈品。富人缴纳的税比列相对来说反而比穷人还少 - 你认为是阶梯上涨的,其实总体而言更有利于富人。
另外巴菲特支付了比百万美国人都还要低的联邦税,因为投资赚的钱(unearned income)的联邦税是低于那些工资和薪水的联邦税。因为巴菲特赚的钱大比例都来自股票投资,所以他的收入税是比较低的,按照比列来说,甚至低于他的秘书和员工(工资收入),这话听起来像是胡诌的,但是这确是巴菲特本人2011年纽约时报发了一篇《请停止溺爱超级富豪Stop Coddling the Super-Rich》说的,他呼吁富余的美国人应该缴费更高的税。2019年的这篇文章里列举出了超级富人逃税或者减少税的五种办法:《Here are 5 ways the super-rich manage to pay lower taxes》,毫无疑问富人有更多的方式,精力和资源帮助他们减少税务的负担。
如何更好的向富人征税Vox - How to tax the rich, explained了?有议员Elizabeth Warren提议按照总资产的百分比来%2征收常年财富税(具体措施可以参考A better way to tax the rich听起来很合理); Sanders桑德斯认为是可以升高房地产遗产税到77%;还有Alexandria Ocasio提出提高顶部富豪的税率70%等等;《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Thomas Piketty认为应该大幅度加税包括遗产税,税收应该是用来最大化公众的福利,所以你应该只从富人那里收税来推动社会的福利,甚至建一个全球联合起来统一制定向富人征税的合作机制,防止从一国跑到另外一国(比如这个作者的母国法国,奥朗德时代部分富人税一度高达75%,导致法国富豪纷纷跑到税率优惠的邻国瑞士) - 不过有点理想化了。听起来很合理,但是现实不太可能,正如某个评论里说的:即使美国政府有从富人加征税拿到了这么多钱,可能也不会用到上面提到的教育公共福利减少贫困,可能更多的还是用到军费上面。
2021年Aug 5的文章《Wealthy people are renouncing American citizenship》提到为什么富人放弃美国国籍:
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厄立特里亚两个国家,是根据公民身份而不是居住地征税。只要你是美国人,不管住在哪里,都必须向美国政府交税。其它国家的规定是,本国公民如果住在其它国家,则无需向本国政府交税。
这导致大量的美国富豪放弃美国国籍,申请其它国家的公民。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就申请成为新西兰公民,前 CEO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申请成为塞浦路斯公民。
疑问
1.为什么印了这么多钱,但是没有通货膨胀?
上面也提到了弗里德曼也说了通胀是因为钱太多了。为什么美联储从08年到今年的QE印了几万亿的钱,投放到市场中,怎么就没看到通货膨胀率飙升了,甚至平均起来都打不到标准的2%?日本这么多年QE(甚至都已经直接购买了股票ETF,到2020年12月日本的中央银行BOJ已经成为日本股市最大的持有者,高达4千亿美元BOJ Becomes Biggest Japan Stock Owner With $434 Billion Hoard,自由市场好像不太自由了,怎么混进了奇怪的东西)上文中也提到了美联储的研究发现日本的通胀率也没有上来其实还是通缩,这是为何了?
按照央行的思路,理想情况下, 低利率->廉价资金->借贷成本低->公司借钱扩展投资->更多产品输出->经济增增日上->通货膨胀。
但是现实是, 央行本质是金融的媒介,媒介的传播是有速度的,有的顺畅有的堵塞;好比一个人给他的饭是够了,但是他食道或者胃就那么大,只能消化那么点,你给他更多饭食物,他也没办法很快吸收消化。
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表现在基础货币的大幅度增加,并没有带来广义货币的大幅度增加,传导到通胀率更是有限,还达不到美联储的通胀目标。因为真正决定货币供给的,不但包括基础货币的体量,还包括货币的周转频率。当消费者和投资预期悲观的时候,市场不会买东西和投资,那么即便基础货币很高,周转速度会大幅度下降,从而抵消基础货币量增长的效果,并不会带来真正广义货币的增加,也不见得会转化为成通胀。量化宽松和通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从理论到实际都是如此。
如果量化宽松不会带来货币的大幅度增加,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量化宽松了呢?在美联储看来,如果不增加基础货币和流动性,再加上货币周转的大幅度下降,可能带来货币供给的灾难性下降。这是美国在20世纪大萧条时期学到的教训。
先看看基本的经济学基础经典的费雪方程式来理解。费雪方程式即MV=PT,M是货币供应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平均价格水平(可以衡量通胀水平),T是商品和服务交易数量,为了方便说明,价格水平可以表示成P=MV/T。
假设V也就是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M货币供应量的提升确实可以带来价格水平P的升高(更别说危机的一段时间代表T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数量萎缩);但是在显示经济形势了V可能会跟着变化,比如危机中,有效需求降低,债务的压力进一步消费欲望骤然下降(想想底层人民 - 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这些人是大部分,不是B站说的那种光鲜亮丽的后浪-少数),那么货币流转流转的速度会大幅度下降-结合银行存在美联储储备银行中多余储备金的数量, 这样一来就不一定带来通货膨胀。看看日本吧,日本的银行甚至很难找到人去放贷,尽管贷款利息很便宜,你不会因为利息便宜就去借钱对吧:《WSJ - Japan’s Banks Find It Hard to Lend Easy Money》。在这里真心建议日本央行学习下中国这些金融放贷广告的套路: 《京东金融广告 360借条广告 土味脑残金融广告合集 远离网贷,拒绝鼓吹消费升级!》.
美联储设置2%的通胀率目标,而这十几年通胀率几乎都是低于2%,甚至有点距离,其目的是让人们担心未来会发生通货膨胀,因为通胀的预期赶紧花出去自己手中的钱(假设0通胀的债券利率是4%,现在未来通胀会有5%,那么投资者肯定会预期长期利率9%,所以现在借钱花钱划得来),理论上这会引起通货膨胀,实际情况看起来并不是这样,更有点像凯恩斯说的流动性陷阱(liquid trap).特别是当你短期利率为0的时候,意味着现金和债券几乎没有区别,成为了实际上相等价的资产,所以传统的货币政策改变-即通过公开市场交换钱和债券的操作-改变不了任何事情。这就是保罗克努格曼Paul Krugman在1999年《THINKING ABOUT THE LIQUIDITY TRAP》提到的:
“If the interest rate is zero, bonds and money become in effect equivalent assets, so 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 in which money is swapped for bonds via an open-market operation, changes nothing.”
使用纯货币政策来解决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就像凯恩斯说的: 买一根大的皮带来尝试给你增肥like trying to get fat by buying a larger belt
。纯粹的将钱从美联储转移到社会手中成为存款在经济上是绵软无力的,没有提高的需求的存进,钱没有流动起来,就像里根的减税政策的效果比共和党人想的要差,实际更多是效果来自里根的军事花费的增长。
当然也不能排除像弗里德曼说的通胀可能像是年轻人在聚会上喝酒,一开始(政府花钱花的很爽)喝的很爽酒带来的赶紧很high嗨,但是真正难受的是第二条早上的宿醉,那种头晕晕沉沉特别难受(通货膨胀)- long and variable lags
用他的话说需要6到16个月的时间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才会显示。
用前美联储主席海伦Janet Yellen耶伦的话说Yellen sides with Milton Friedman against colleagues:
Yellen did acknowledge that the workings of the economy may have changed at some point since Friedman’s statem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changes, things do change,” she said, noting as an example that “we’ve seen inflation respond less to the economy, to movements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所以有可能QE就像喝了很大很强的洋酒,酒劲可能隐藏十年都不一定能出来,但是保不准一旦出来那必定是惊天动地,或者通胀可能已经潜移默化的变形为其他的方式,不是他们传统盯着的衡量标准。08年的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的扩展QE都没有让通胀在08-20中间得到他们预想的升高(当初保守主义者猛烈批评这会导致巨大的通货膨胀,但是出乎意料一直没有出现),到2020年两只铁拳又一次联手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出击,但是截至目前看来更像是通缩。
这中间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2.钱怎么来的?
最后我们要回到正题 - 钱怎么来的。
回想开头一下在1700年代的英国人民把黄金存到金铺然后金铺给他们一张IOU我欠你xxx克黄金凭此票见票即付,然后后续客户可以凭借词条见票即付,从金铺里拿回自己的金条。在美国1800年代没有中央政府之前有一阵子时间都是地方银行各自发行自己的钞票,当然钞票理应当跟他们自己金库里的黄金能对应上,有的储户于是将自己手头的黄金存到银行,可以获得存钱的利息,而银行-作为主要是赚取利息差的中介,他吸收个人用户存款在放贷给比如需要投资建厂的企业工厂等等,收取放贷的利息(通常放贷的利息高于存款的利息,更长期的贷款利息也越高),但是他也不能无限量发行钞票的放贷。事实上当经济情况不错的情况下,银行就跟陷入困难时期的政府一样,容易超发货币,进行更高收益率更高风险的投资。一旦比如社会上出现季节性用钱,比如美国当时主要的农民在特定的秋天丰收季节或者春耕需要从银行取存钱的时候,就容易造成银行有时候无法将长期的投资短时间兑换为黄金或者因为短期抛售资产价格下降等等,另外一个是银行因为追求利润可能将所有存款都放出去贷款了,没有多少存量,导致民众恐慌,谁都不想自己的存款被别人先取出来,而自己去的时候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进而挤兑银行,银行因为没有足够的黄金导致破产。后来美联储成立,规定银行放贷的钱不能超过吸收的存款的10%,也就是银行吸收存款比如$100美元,只能放贷出去$90, 必须保留$10来满足普通情况的部分储户取款的需求。
1920年年代的飞速发展使得银行放贷的越来越多,信用宽松,甚至有的低于了准备金的比列,当大萧条发生时,所有人差不多一起取钱,那么这个比列无法满足特殊情况了,人心惶惶人们都跑去银行挤兑,这个时候这些银行理论上应该被美联储注资救助(Lender of Last Resort),但是反而并没有,因为大部分银行要么地区性的私人的要么不在美联储的银行体系里,要么没有足够符合美联储接受条件的抵押物,从1930到1933年超过一千家银行倒闭,这些银行的倒闭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形势。知道1933年三月,上面提到的罗斯福颁布的银行法,全国放了银行假日,将银行都纳入到政府的体系里(政府授权),同时政府建立一个临时的储蓄保险系统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 后面变成了一个长久的系统(正式因为此,在1980s年代末期因为金融管制的松懈,存款机构投资于高风险的投机引发的危机并没有造成恐慌1989 - Savings and Loan Crisis)。
看看脱离金本位之后,到现在有什么变化了。很明显到目前2021年,很少人在用纸币了,可能在国内感觉明显一些,微信和支付等等扫码支付基本电子化是主流了,在国外可能纸币用的频率还是要稍微高点了,尽管他们比我们更早广泛使用信用卡。所以总共有多少比列用现金,多少用数字了? 没有精确答案,大概的话是92%用数字,其他的8%是物理实体的比如纸币。数字货币相对纸币有什么优点了?方便携带(不容易凡尔赛),干净卫生(抠脚的),结算方便(运钞车运来运去还容易被抢)和更大的透明性(比如贪官藏在床底或者墙壁里)。还记得我们说美联储货币政策主要常规工具,调整基准利率 - 在公开市场购买和卖出政府债券从而降低短期利率,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模糊的,那么它究竟是怎么工作的? 电子货币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了?
回忆一下,美联储董事会下面有十二个地区的美联储储备银行,每个储备银行管一个地区,每个地区里的银行都可以在储备银行存一定数量的储备金(Reserve) - 可以简单解释这就相当于投名状,你上梁山需要有杀一个人作为见面礼,不然我们好汉不认你。举例来说,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从银行那里买入政府债券,将储备金(Reserve) 释放给银行,这里银行是无法直接消费储备金(Reserve) ,因为这个只是梁山上的内部协议,无法直接在比如二级市场上卖给或者买给个人投资者或者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或公司Nonbank Financial Companies (NBFCs)(比如投资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抵押贷款机构,对冲基金,p2p放贷人等等),这个媒介只限于梁山上。简单回忆一下:
这里还需要了解下什么是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关于这块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入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你了解资产负债表!》.简单的说包括资产Assets(拥有的资产房子车子或者后续别人会给你钱的-借条啊等等),负债Liability(比如你像银行借的钱,房贷,车贷你会付钱出去的),最后是权益Equity(包括股东权益,挣得利润比如放贷获得的利息)。
下面是一张比较典型的图表,可以看出资产=负债+权益。如果这个人资产多,负债少,那么对应的权益也多,这个是比较理想的;相反那么就难搞了,债务多,资产少,入不敷出,恐怕难以为继哦,这是我们从普通和公司的角度的思考的。比如有你一个资产是房子值300w,然后你自己有储蓄大概100W,向银行借了200W放贷,这个时候资产是300W房子,债务是200W放贷;这个时候权益也就是300-200=100W;这个时候突然房价下跌,只值50W,但是你的债务是不会跟着资产价格下降的,这时候你的权益就只有50W-200W=-150W甚至是负的,那肯定很亏,那你想还不让银行没收房子得了,我不付贷款了,反而少亏50W;相反房子价格上升,比如到了1000W,你的权益就是800W,那肯定乐意;
从美联储的资产负载表可以看出来:
上面是资产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和住房抵押债券(这些债券都会打来利息收入,到期可以兑现);负债主要是储备金(Reserve) 和在流通中的货币Currency-比如你我持有的人民币或者美元;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FED官方1月28号的资产负债表,里面有非常详细的信息。这里要解释下为什么储备金(Reserve) 是美联储的负债了?上文讲到美联储公开市场从银行购买政府债券,那什么给到银行了就是储备金Reserve(储备金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比如人民币美元),他不能直接参与流通,像上面说的是投名状,带利息的压金或者说是银行存在美联储分行的存款,会有利息的。储备金Reserve可以说是美联储给银行打的收据IOU,银行只能存在各个地区的美联储储备银行(当然各个区域也会清算),美联储付给一定利息给银行。所以储备金(Reserve) 是负债,也就是说对于银行方面而言,存款是负债(需要未来不断付利息的),而不是对于个人或者存款方而言认为的资产。
当美联储去银行购买1000债券前,银行的资产是债券;购买时美联储从银行那里结果资产变成了自己的资产债券+1000,然后在负债栏上加一行储备金-1000(就相当于银行存1000在央行这里);这时候银行的资产上+1000储备金;每当央行资产收到债券的利息时,它后面也需要在负债里给对应的银行打去(银行的存款)储备金的利息;当然一般来说政府国债的利息没有准备金的利息高的。所以银行不直接在自己保险库像过去持有黄金一样持有储备金,都是放在地区区域所在的美联储储备银行里。相反的,当美联储现在要卖出债券到银行,那么银行资产上划掉储备金1000,然后增加一条债券;美联储这边资产上划掉债券,同时在负债中将对应的的存款记录-1000划掉。这里讲的划掉是因为目前几乎都是数字化的,所以几乎就是敲几下键盘。
OK银行拿到了这些只能在梁山内部转让的储备金,在下面那套系统里,它如何影响现实当中的流动的货币了?
假设你现在去银行借钱买房子,一般流程是你需要提供比如公司开具的收入证明和去银行拉近六个月的流水,银行审核你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负担得起你要借贷的钱,然后签署一系列代表法律效应的的文件和声明(比如如果每月放贷延期了多久会如何,什么情况会没收房子等等),等所有条件通过了,银行就会把钱打到你的银行账号上,通常是同一个银行的(如果没有账户,就需要开一个新户),过阵子就可以收到一个短信说钱到账了。随后你就可以去ATM取出现钞或者转账到卖主的手中或银行账号上。看看下图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Tuo去银行借了1000块,这个时候银行会在资产表写入一条贷款(给tuo贷款1000)
记录(贷款load对于银行而言是资产,因为借贷人后续需要陆续支付利息和本金),接着会在负债liability右边栏写入一条存钱(往tuo的账号存1000)
的记录(deposit存钱对于银行是债务,因为银行需要打钱出去给借贷人)。稍等,但是,这个好像有点问题吧? 难道不是银行拿其他的存款拨付给借款人么?
这个就是违反常识和直觉的地方。商业银行在放贷的时候,不是从其他储蓄的存款里取钱(已经是债务了liability),而是相等的在资产loan对应的加一条新存款的负债条目。这个”钱“不就是无中生有出来的么?银行在确认你签字的时候,就在他的电脑按几个键输入这些数目的记录就好了。凭空创造出钱?这个也太奇怪了,有什么根据了。
正如跟其他人一样太好奇了,做这个调查时候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有不少阴毛论的,也有比如那种Crackpottery-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逆向思维者(动机不清楚了)等等吧,还有一些来源不明的,这里我只根据比较权威的英格兰银行BankofEngland官方的资料Quarterly Bulletin 2014 Q1- Money creation in the modern economy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这里没找到美联储的,下面的引用都是引用自这篇文章)。引用其中的关于商业银行放贷时:
Whenever a bank makes a loan, it simultaneously creates a matching deposit in the borrower’s bank account, thereby creating new money.
银行里面的储备金Reserves只能是银行之间的流通不会跟客户有直接接触。现代经济里,主要的存款来源不是储户存进银行的存款,而主要是银行房贷时创造的存款。储备金和放贷loan有什么关系了?这两个体系如何联动了?
银行首先决定放贷的多少取决于有多少可以获利的借钱机会,这其中就有英格兰央行设定的利率,决定了借贷成本和利息。类比一下美联储设置基准利率,但是一般来说美联储是先声明他希望的基准利率是多少,而后过一段时间才会具体召集银行操作,一般而言银行会在美联储声明期望值的时候就主动将利率调整到目标值(银行都知道who is your boss),所以一般不用等到具体召集开会,利率调整就已经到位了。回忆一下基准利率Fed Fund Rate:
The federal funds rate refers to the interest rate that banks charge other banks for lending to them excess cash from their reserve balances on an overnight basis. By law, banks must maintain a reserve equal to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their deposits in an account at a Federal Reserve bank. The amount of money a bank must keep in its Fed account is known as a reserve requirement and is based on a percentage of the bank’s total deposits.
Like the federal discount rate, the federal funds rate is used to control the supply of available funds and hence, inflation and other interest rates. Raising the rate makes it more expensive to borrow. That lowers the supply of available money, which increases the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and helps keep inflation in check. Lowering the rate has the opposite effect, bringing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down.
这个美联储设定的利率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决策贷款与否,进而影响到创造出来的银行存款。反过来这些银行存款会影响央行决定银行该持有多少的储备金Reserve(来应对比如公众储户取款,支付给其他银行或者应对监管方面的流动性要求等等)。
在综合起来看,广义货币(Broad money)主要由银行存款bank deposit(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发行的给公司和家庭的IOU欠条借据我欠你xxx - 将来你来我给你还给你) 和流通的现钞钞票currency(这个人民币banknote是央行发布的,也就是央行发行给社会大众的IOU欠条)。在两者中银行存款占了97%,这些银行存款主要是由上面描述的商业银行创造的。
我们看到当用户借贷而给银行创造存款的时候,对于银行而言就是负债慢慢变大,为了应对比如储户取款或者支付给银行的需要,银行需要持有更多央行的储备金Rerserve才行。这时候储备金就是有央行按需要供给的,银行出售给央行其自己的资产比如国债等等来换取储备金。储备金数量不直接限制银行放贷和创造银行存款的数量。
This description of money creation contrasts with the notion that banks can only lend out pre-existing money, outlined in the previous section. Bank deposits are simply a record of how much the bank itself owes its customers. So they are a liability of the bank, not an asset that could be lent out. A related misconception is that banks can lend out their reserves. Reserves can only be lent between banks, since consumers do not have access to reserves accounts at the Bank of England.
当储户还贷时,这些时候银行会把该用户的储蓄账号的钱减少,这个时候新创立的这些钱就被销毁了(一笔勾销)。当储户大规模取钞票currency时,银行可能还需要向央行卖出自己的资产(主要是国债)来获取比如currency钞票banknote等给到个人。当银行向非银行的私人行业购买国债时,他们给这么卖出人的存储账号填写对应的数字就可以了(银行往卖出人户头存钱),当央行也进行类似的资产购买时,这就是QE了(绕过银行)。
上面的例子中比如我拿到了借贷的钱我如果直接在线转账转给卖主的银行会发生什么了?最简单直观的方式就是买主银行把自己在美联储储备银行里的储备金按照数目给卖主银行,然后卖主银行在卖主的储蓄账号上输入对应的数字。这样一来,当银行之家定期审查的时候,有的银行可能储备金高,有的银行可能少(比如河北的钱都跑到了北京去了,虹吸),这个时候银行可以向其他银行借钱(还有通过repo),来符合监管或者储备金的最低比列要求。这个储备金基础要求(Reserve Requirement)在英国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亚是没有的,也就是0,但是他们有资本充足率capital requirement要求(美国自从08年金融之后的监管改革Dodd-Frank也要求美国银行需要有基于风险模型评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在美国有,但是到了2020年3月在新冠病毒的危机下美联储已经将其降为0,也就是没有最低储备数目的要求的了。
所谓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简单的说就是银行做的贷款是有风险的,根据贷款风险评级给风险因子,比如国债风险很低就是0,比如房贷的风险就比较高(这里面政府支持的GSE的房利美风险因子就小点0.2,其他的抵押贷款机构就是0.5),然后结合贷款的金额做一系列计算(实际比如Basel巴塞尔协议是非常复杂),根据风险资产的总值按照的一定比例(资本充足率)需要银行有足够的资本缓冲。 当资本充足率越高,那么银行越能抵御风险和危机(absorbing loss);反正则越差,这个也是所谓的Stress Test压力测试;相反当银行进行越多的高风险投资和持有高风险资产时,那么资产充足率就会下降,如果低于监管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减少风险资产的持有,从股东那么融资甚至面临倒闭。
Under the Dodd-Frank rules, each bank is required to have a total risk-based capital ratio of 8% and a tier 1 risk-based capital ratio of 4.5%. A bank is considered “well-capitalized” if it has a tier 1 ratio of 8% or greater and a total risk-based capital ratio of at least 10%, and a tier 1 leverage ratio of at least 5%.
问题来了,理论上商业银行可以凭空随意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里捏造数据条目,是不是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可以没有限制通过借贷的创造钱了?
不能。特别是借贷的利息 - 由人们借钱而决定。银行创造钱是有限制的,第一个是银行本身面临他们能借多少的限制:比如因为每个独立的银行都必须要通过自由市场竞争来是的借贷利率保存一个合理共识的水平来获取利润(你不能无限制的出高价,否则就被邻居抢走了),再者银行本身放贷本身也有风险(比如贷款人还不起钱破产或者资产价格大幅度下降缩水,这些因素都会被考量进入利息的计算里),监管也会限制他们确保他们不能无限制的放贷-比如都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放贷但是资本缓冲的去很少;第二个创造的钱使用权在借贷人手上,他可以立马还贷来销毁刚刚新建的钱也可以花费消费也就是乘数效应造成经济通胀的压力;第三个最重要的还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来影响短期利率,通过利率传统进而影响社会其他领域的利率。
Central banks do not typically choose a quantity of reserves to bring about the desired short-term interestrate.(4) Rather,theyfocusonprices—setting interestrates
TheBankof England controls interest rates by supplying and remunerating reserves at its chosen policy rate. The supply of both reserves and currency (which together make up base money) is determined by banks’ demand for reserves both for the settlement of payments and to meet demand for currency from their customers — demand that the central bank typically accommodates
这是理论正常情况上的,但是实际中比如监管,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当经济上行时,银行实际放出更多贷款,也获得更多的利润用来缓冲,使得资本充足率其实是也可能同步升高,同时这个风险评估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特别是比如08年那种金融衍生已经玩的非常复杂,以至于没人可以计算出它的风险该是多少。总的来说,银行还是有了更多的限制,降低了风险。
Changesininterbankinterestratesthen feed through to a wider range of interest rates in different markets and at different maturities, including the interest rates that banks charge borrowers for loans and offer savers fordeposits.
一般情况下: 央行降息 -> 银行借钱的利息下降 ->消费者一看借钱便宜 -> 借钱买车买房->贷款变多 ->银行之间结算需要更多的储备Reserve -> 卖出自己的资产从央行得到Reserve -> 结果Reserve变多。
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央行直接主动放水,应该来说是间接的,主要目标和出发点不是货币数量而是利率 - 其实也就是通货膨胀率。所以美联储说它的目标是维持合理的通胀率2%,而没有说以买多少国债为目标。
这是完整的从买方贷款到卖方收到钱的完整交易过程,出来上面的个人负债表还有下面对应的其所在银行的负债表变化情况。
但是当短期利率几乎降为0时,这时候的货币政策就没有是么作用了,因为利息降无可降,至少美联储是这么认为负利率是不可能接受的,这样一来按照上面我描述的那个逻辑链条,将不会发生更多的借贷和消费。这个时候就需要跳过这些银行了,就好比原来是央行->银行->私人,现在银行这中间这段堵住了,又没办法绕过去了直接输入到私人领域了,来进一步刺激经济了。
QE这个时候央行的目标就是钱的数量了。上面提到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或公司Nonbank Financial Companies (NBFCs)(比如投资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抵押贷款机构,对冲基金,p2p放贷人等等)持有国债,这里假设是养老基金持有国债,简单的说,它可以卖给央行,央行直接在负债栏目里创建储备(Reserve),同时将国债列入资产,这样可以把储备(Reserve)以存款的方式发给养老基金。而养老基金可以拿到这些钱去投资更有风险更高回报的领域,比如购买公司债券或者股份等等,从而推高资产价格同时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反过头来应该可以导致更多经济的消费。
QE会直接影响广义货币(商业银行)和基础货币(央行)。但是养老金和其他私人非银行机构一样它不是美联储的成员银行,没有储备金账号, 他不能直接跟央行兑换储备(Rserve),只能把商业银行拉进来作为中介辅助完成交易,也就是中间有商业银行但是这个角色在这中间只是一个工具人。
上面显示养老金将持有的国债变成了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不变;央行为了购买国债创建了负债储备(Reserve),而资产有了国债;中间商商业银行则持有央行的创立的储备金作为资产(IOU from BoE),负债则是养老金的存款;
关于QE的误区一个观点是央行给银行“免费的钱”(QE involves giving banks ‘free money’)。这个其实不对的,虽然央行给了储备金给商业银行,但是商业银行持有了负债就是养老金的存款,央行要支付给银行多余的储备金的利息,但是这部分利息银行也需要转移给养老金用来支付存款的利息,所以这里面商业银行只是一个单纯的媒介intermediary中间人来方便完成交易;
第二个误区是QE主要目标是通过给银行系统提供更多的储备金Reserve来增加银行的借贷。这个也很清楚,商业银行作为中间人是增加了储备金Reserve,但是商业银行是不能将储备金直接借给消费者的(没有reserve account账号的),储备金是梁山上的规则,不能适应于朝廷。当银行放贷时候,存款对应数量的增加,但是储备金数目是不变的。
总的来说QE是绕过银行行业,针对的是私人行业消费水平的提高。 这里讲到的还是国债,上面之前讲到的,其实美联储已经直接向个体公司和持有公司债券的ETF等直接购买债券,意在直接把钱丢在你的手里 - “我是你爸爸,拿着去消费的把“。更有甚至日本央行已经直接购买公司的股票,而不是债券了,相当于间接成为了是公司的股东,当然我相信日本央行肯定不会介入啥公司日常运作或者投票表决咯。
上面是现代经济中钱是如何产生的。商业银行凭空(ex nihilo)产生钱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正如米德尔曼说的没有任何事情是免费的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这个钱要么是原地还回去销毁或者进入市场流通跟其他银行交换就会动用银行之间在央行的储备金Reserve进行清算 - 理论上它们需要在央行持有同等的储备金Reserve。即使英国央行(之前都会有voluntary reserve target自愿性质的储备金目标)和2020年之后的美联储都取消了最低储备金的要求(Reserve Requirement),也就是0;有意思的是08年之后反而他们在央行持有了大量的储备金,甚至是过多过量;再一个即使没有最低准备金要求,也会有上面讲的流动性要求 liquidity requirements就是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来覆盖至少30天内的取钱和其他的支付。
这么来看Banks create money out of thin air.银行凭空生钱
听起来骇人听闻,而且特别容易跟阴谋论联系在一起,但是经过上面的分析感觉好像这句话只是交代了事情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我们捋直了来看其实还是没什么毛病的。尽管单个人来看,我们个人是弱者,银行是强势者,只是看问题不能只是“我弱我有理,你强肯定是你黑”,当然不排除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因素,但是理性的来说我们还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和证据结合现实的观察来分析推导得出最符合逻辑的结论(当然如果你说我得来的资料都是英国央行的,都是不可靠的,所以你不用白费心思做逻辑研究了 - 那我无话可说-good for you)。举个例子,比如网上很多讲到银行和货币系统的黑暗规则时都会提到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一句话(比如在油管上有个ColdFusion的博主里发布了一篇《Who Controls All of Our Money?》就一开头引用了):
“It is well enough that people of the nation do not understand our banking and monetary system, for if they did, I believe there would be a revolution before tomorrow morning.”
这句话煽动力真是max.其实这句话的来源就有问题的,没有指向和明确的资料可以说明是福特说的: Did Henry Ford say this quote, and what did he mean by it?_(一个1957年说是据xxx说,另外一个1959年出现是在一本美联储阴谋论的书里)- 事实上福特的传记等等都没有这话。
总结
美联储当然可以这么做将钱扔到公司企业的手中,一方面让他们保住就业,别裁人,一方面希望公司扩大生产消费,让经济好起来。但是当经济下行之中时,社会的需要不振,消费欲望下降,这些不是那些公司高管或者超级富豪可以买点奢侈品游艇就能提振的,说到底还是普通人,那群40%都在银行卡里拿不出400现金救急的底层人物和中产阶级,毕竟富豪总共人才有多少。看起来富豪更喜欢将钱投入到股市回购或持有更多的股票基金等资产来获取低风险稳定的高回报(想想吧这本来应该是高风险的),而不是投入到寄希望于前途暗淡的消费市场复苏而雇佣更多人更多厂房生产更多的商品。很多人认为美联储在08年bailout那些作恶的大银行,在2020年要放水让那些富豪的财富以惊人的财富上涨,并没有普惠到更多底层的人。上面提到的连鲍威尔在2021年1月27号的发布会都说了特别关注那么低收入,非洲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的就业情况。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的:
对于拿着锤子的人来讲,全世界都是钉子。
对于经济学家而言(不一定是经济学家,普通人也是)当一门理论或者实践一开始能帮助打破当前的迷局时,他们可能会迷信这门理论可能在后面所有的迷局都可以适用,抱着过去这个可以工作现在也应该可以的态度去过渡的使用,结果发现貌似这门理论或者方法好像不太好用了 -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要在找另外一种方法。好比凯恩斯主义比较适用于短期的经济危机,好比强心针,但是不能当做长期维生素片天天吃,使用的越长副作用越大,但是架不住危机二战时候效果太好了,从这个角度叫滞涨的发生也是必然的。货币主义从被嘲笑到逐渐登上舞台成为主流,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背后是新自由主义-捍卫资本主义:放任(laisser faire )自由市场,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政府应该放开管制尽量少插手。自由市场的竞争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分配和效率最大化,认为政府才是形成垄断的罪魁祸首。
他喜欢用的一句话: Nobody spends somebody else’s money as carefully as he spends his own.所以他认为政府应该是最低限度程度,是一个中介尽此而已。所以里根就职典礼上致辞才会说: “Gov is the problem”, 撒切尔才会说:”根本就不存在社会这种东西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ociety” 。政府里的福利政策让人失去了效率,太多的free rider搭便车不干事的, 只有让他们没有了政府提供的安全网(safty net),让他们没有了保障意识到靠自己才会努力竞争发挥出最大的激发他们的能力,淘汰那些不符合市场的落后的不思进取的个人,反而能达到更高程度的公平。
1987年撒切尔在《Interview for Woman’s Own 》采访时说道:
“I think we have been through a period when too many people have been given to understand that when they have a problem it is government’s job to cope with it. ‘I have a problem, I’ll get a grant. I’m homeless, the government must house me.’ They are casting their problems on society. And, you know,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ociety. There are individual men and women and there are families. And no governments can do anything except through people, and people must look to themselves first. It is our duty to look after ourselves and then, also, to look after our neighbours. People have got their entitlements too much in mind, without the obligation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n entitlement, unless someone has first met an obligation.”…
That was the objective, but somehow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have been manipulating the system and so some of those help and benefits that were meant to say to people: “All right, if you cannot get a job, you shall have a basic standard of living!” but when people come and say: “But what is the point of working? I can get as much on the dole!” You say: “Look! It is not from the dole. It is your neighbour who is supplying it and if you can earn your own living then really you have a duty to do it and you will feel very much better!”
联系采访上下文,撒切尔的意思是贪婪没有问题,问题是政府(父母)的很多福利措施溺爱了个人(孩子),是的他干什么事情第一个都是找政府求助,而不是靠自己本身。比如有的人说干嘛去工作,我有政府提供的失业保险津贴啊,但是这个津贴是来自己社会上其他人比如你的邻居贡献的;如果你真的可以靠自己生活,那么你有责任去这么做而且你会感觉好很多。
总的来说新自由主义Neoliberism强调小政府,放松监管,自由市场竞争。新自由主义来自古典自由主义Liberism,起自John Locke洛克,Adam Smith亚当史密斯和密尔(John Stuart Mill). 相对当时的重商主义,新自由筑强调自由贸易,支持资本主义。鼻祖John Locke洛克在主张有限政府和私人财产权和信仰自由同时,却尝试正名化奴隶贩卖,拒绝印第安人的财产权来方便掠夺土地(ps:这块查证了下感觉有争议); 亚当史密斯因为国富论的无形的手 - 自由交换和劳动分工-被称为资本主义之父,但是其更早另外一本书道德情操路则被惨遭丢弃;密尔曾在东印度公司工作支持帝国自由主义, 认为印度人太原始太野蛮了(native character . . . half child, half savage, actuated by sudden and unreasoning impulses.
)不太配享有自由权利,应该有优越的白种人-英国人-来教印度人如何治理印度;1843年的《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创始人詹姆士·威尔逊(James Wilson)自由主义的拥护者(此本杂志的立场)他本人拒绝禁止奴隶贩运理由是这样会影响英国消费者,1840年代的天主教的爱尔兰遭受饥荒,英国坚持自由贸易出口爱尔兰的食品-威尔逊认为需要更多顺势治疗(homeopathic remedy)-自由贸易,他坚持英国强力镇压爱尔兰的暴乱;同时他忽视英国国内的不平等,认为政府责成铁路公司去改善工人乘客的服务,使得工人们不用受苦地坐着暴露的货车的行为是可耻的:
“Where the most profit is made, the public is best served. Limit the profit, and you limit the exertion of ingenuity in a thousand ways. (来源: Newyorker - Liberalism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st)
不应该为了公众的福祉牺牲利润。工厂限制女人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是有害的。至于公共学校应该被取消,大众应该跟自己像是自己提供自己食物一样想办法给自己解决自己的教育问题。经济学人也是一样提倡:
“if the pursuit of self-interest, left equally free for all, does not lead to the general welfare, no system of government can accomplish it.
每个人追求自利就可以达到所有人的平等,如果这样都不能达到公众的福利的效果,那么也没有任何政府可以完成。他们强烈反对政府干预,但是一旦自由主义面对威胁他们要反过头来寻求政府的帮助。在19世纪的克里米亚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印度叛乱事件中英国的自由主义者似乎被吓到了。他们之前一直大力鼓吹的:自由贸易可以最大程度的最大效果的阻止战争的爆发。相反的,比如我们看鸦片战争,当自由贸易中对方不想跟你贸易时,这时他们会脱下所谓普世价值的伪装和把冠冕堂皇的信条抛到一边,求着政府说”我需要你的干预“,这个时候他们不在抵制政府或者说你政府别管,反而需要依靠政府的枪炮。
However, Britain’s expansion across Asia, in which free trade was often imposed at gunpoint, predictably provoked conflict, and, for The Economist, wherever Britain’s “imperial interests were at stake, war could become an absolute necessity, to be embraced.”
弗里德曼说的好,自由不是免费的,自由是需要实力支撑的,别人不要自由的时我要来裁决他需不需要,而军事武力是暴力的最直接最强大的体现。也能解释里根时代在减税和承诺缩小政府开支的同时还维持着巨额的军事开支来搞星球大战,以及在1999年弗里德曼的采访TAKE IT TO THE LIMITS: Milton Friedman on Libertarianism中提到什么可以取消时,他说了很多比如教育福利等等,但是军事是肯定不能的。
1860年代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一位自由资本主义哲学家-认为政府应该少干预自由市场竞争,同时认为政府应该少制定一些坏的法律(poor laws)-福利,因为这样干涉了进化的自然过程。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残酷竞争是好的,因为这样可以淘汰弱小的公司,这样可以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政府不应该资助帮助那些在金融财务上挣扎的公司,因为允许这样弱小的没有竞争力的公司生存长期来看会伤害整个社会。同时他也把这个逻辑应用到个人上面,更进一步,他认为人类需要经历一场“净化过程Purifying process”来创造更能适应新工业化需求的更优良的遗传学上的人。优生学Eugenics当时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想法,但是斯宾塞对其特别热情,将社会达尔文主义和“survivalof the fittest适者生存”联系起来,应用在人类上。穷人的基因库最好能慢慢消失,因为他们显然无法在人类的下个历史阶段里适用更别说繁荣发展。
为什么说优生学是普遍的概念了?当时普遍认为其他人种是原始的低级的没有开化和缺乏理智推理能力的(1785年的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在佛尼吉亚笔记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 中描述黑人Blacks lacked forethought, intelligence, tenderness, grief, imagination, and beauty; that they had poor taste, smelled bad, and were incapable of producing artistry or poetry
,黑人差于白人),达尔文1871年在《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将自然选择理论应用到人类和引入性选择的概念。这里面就透露了他的白人至上的观念,他将澳大利亚人蒙古非洲印度南美等等称呼为savage未开化的人-非欧洲的白人的都是野蛮人,欧洲白人在可鄙视的野蛮人之上(highest races and the lowest savages)。
两者区别在于:“moral disposition … and in intellect"(道德性情和智利思维逻辑能力)
。白人有更好的逻辑思维和道德,其他野蛮人只有:“low morality,” “insufficient powers of reasoning,” and “weak power of self-command” (没有道德,缺乏理智推理的能力和自制力)
.他怎么描述澳大利亚人了:
“How little can the hard-worked wife of a degraded Australian savage, who uses hardly any abstract words and cannot count above four, exert her self-consciousness, or reflect on the nature of her own existence”
动物不会思考自己从从何而来或者去哪里,什么是死亡或什么是生命等的。澳大利亚人缺乏复杂的思考能力,暗示他们跟低级动物一样。
“From the remotest times successful tribes have supplanted other tribes. … At the present day civilised nations are everywhere supplanting barbarous nations”
有了这个白人之上的种族理论和自然选择理论,达尔文可以正名化帝国主义的暴力行为:消灭非白人的种族是自然的选择,白人才是更优秀更成功的种族。
钢铁大王卡纳基在自己自传里写到自己读到达尔文和斯宾塞Spencer的作品时的激动心情时时这么写的:
“I remember that light came as in a flood and all was clear,” Carnegie wrote. “Not only had I got rid of theology and the supernatural, but I had found the truth of evolution. ‘All is well since all grows better’ became my motto, my true source of comfort.”
卡纳基在为什么这么激动了?因为斯宾塞展示了对于像他这样的男人强者在社会的顶端,这是非常正确而自然的现象,他这种资本家根部一点都不是邪恶的压迫的的坏人,而实际上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进步力量。卡纳基邀请史宾赛去Pittsburgh来看自己的先进资本主义的工厂。结果史宾赛相当的失望,因为他发现Pittsburgh这座城市污染遍地,噪音隆隆,热气沸腾,工厂充斥着压榨,资本家们过渡的迷信竞争,以至于他自己都惊了,评价这座城市: "Six months residence here would justify suicide.
半年的居住可以证明自杀的合法性”(实在不是人待的)。
卡纳基怎么获得竞争的优势了?一部分是因为他残酷的压榨他的工人,让他们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七天(997阿),只有伟大美国的国庆日才会放假一天。为了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可以放弃安全措施,让工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雇佣黑帮打手监工残酷镇压工会,工人有的列入黑名单有最后被杀害(当时工人的境遇跟奴隶有的一比,工会劳工争取自己权利的斗争历史相当血腥Labor Wars in the U.S.)。
1880年纽约的的政治漫画-描述了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horrible monster, whose tentacles spread poverty, disease and death
怪物-充满了贫穷疾病和死亡。
弗里德曼自己在1973年的文章公平对自由Fair versus Free里写过:
Is then the search for “fairness” all a mistake? Not at all. There is a real role for fairness, but that role is in constructing general rules and adjudicating disputes about the rules, not in determining the outcome of our separate activities. That is the sense in which we speak of a “fair” game and “fair” umpire. If we applied the present doctrine of “fairness” to a football game, the referee would be required after each play to move the ball backward or forward enough to make sure that the game ended in a draw!
没有政府,自由竞争的市场谁来帮助是否公平了?他说公平在于建立一个普遍的规则和关于裁定关于规则的纠纷,而不是决定单个活动的结果。问题来了?他没说谁来裁定? 是无形的手么?不太可能吧。是自由竞争中胜利的获胜方么?看起来比较像目前的情况!
弗里德曼说的很像之前我们描述过的1900年前的镀金时代的Unregulated capitalism不受监管的资本主义时代。自由市场当然留给了消费者很多选择,看似可以自由的选择,甚至过多,刺激消费主义,鼓吹这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自由 - 选择的自由(vs之前政府没得选的自由);对于在竞争中不太幸运的人不管是你的出生还是你的环境总之你就是被淘汰的那批人不够有效率efficient,那么就只能怪你不够努力了;但是没有人去思考造成这种现象”你很穷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可能不是个人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这个背后的系统性的剥削和不公平阻碍了每个人能公平的去获取资源。正如江总说的: “个人的发展除了个人的努力还要结合历史的轨迹”。这种系统性暴力带来的像是结构性的贫困,种族歧视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歧视等等,更像是漂浮冰山水下的部分,而个人努力只是表面小小的一部分罢了。自由市场更适合创造财富,但是是不是更能分配资源了。市场是残酷的,与道德无关的没有情感的,尽管市场可能很有效率,但是那些出身不是很好的不是那么幸运的人就只能得到很小很小的蛋糕,过着挣扎的生活。
指望商业家不去欺骗和诈骗,有点天真了,只要看看洛克菲勒如何通过垄断的优势压价然后合并所有其他对手,最后一家独大的就知道,商业家门的动物精神可不是喝喝鸡汤就可以镇住的,孔子还说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儒家修身内省时刻保持内心的警惕,不被欲望所裹挟到七十岁也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这些早期或者凭借条件率先从自由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可不会轻易让别人来威胁自己的利润(max your profit by beating others),他们可以花更多钱的来游说政府来通过更有利于他们的政策,这样互相加强不断循环。看看谷歌facebook推特等数字巨头们吧,推特甚至可以凭借自己的规则来封禁总统,facebook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强制用户共享隐私数据等等,苹果的内购30%分成被堡垒之夜控诉是大boss,谷歌威胁退出澳大利亚,这些实质已经是垄断整个行业。
另外贫富分化,垄断,全球化等等使得经济上美国传统的中产阶级被大大削弱,这些信奉保守基督主义的人看到自己先辈引以为豪的社区文化一点点被新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蚕食,经济上不得志,立足的文化信仰面临崩塌,不断涌入的移民和不断减少的白人人口,这些迫使他们拿起祖辈反权威反英英的传统,转向民粹主义,政治撕裂,社会撕裂,特朗普上台和之后的保守政策,到今年大选之前主流媒体预测90%拜登获胜结果出乎意料特朗普差点点赢了近一半的美国人支持他,国会山的动乱,正是新自由主义的反噬。
如果我们回到这个背景之下看美联储,可能可以稍微理解些。有一个Marshallow Experiment棉花糖实验: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Walter Mischel 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招募了600多名四岁的儿童参与这个实验。研究人员把他们带进一个房间,房间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孩子,自己有事情要离开一会儿,如果他们回来的时候,孩子没有吃掉棉花糖,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如果吃掉了,则没有奖励。
结果是,每三位孩子中就有两位吃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在房门关上后几秒钟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有的等了一分钟、有的等了五分钟、有的甚至等了十三分钟。而1/3没有吃的孩子,他们会看着棉花糖,不断往后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过唱歌、踢桌子、闭眼睛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直到研究员回来。
忍住短期诱惑不吃的孩子,往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和自制力来转移注意力-这个过程可见不是那么愉快的,才能获取到长期更大的回报。作为美联储或者政府,理论上理性上为了长期利益更多更好的回报,你应该短期内采取一些不那么愉快的行动或者痛苦的付出才行;但是如果这样,首先你不知道这个短期痛苦有多长,如果过长人民受不了这个苦-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理性的话,就惨了;其次你也无法明确给说明长期的好处具体是什么样的(奖励几颗糖),如果没达到预期怎么办;与其这样,还不如跟人民一起享受当下的了You only live once,正如凯恩斯说的“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所以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每个人都开心,至于明天会是怎么样,能拖多久,谁管它了, 何必担心所谓的“死后洪水滔天”,也许它根本不会来根本就不存在 - 或者说经济学根本不应该拿来跟人做类比。
由此看来可能经济学家需要找到第三幅油门和刹车,至少目前来看两幅(财政和货币)看起来是貌似失灵了。
It worked great, until it didn’t.
自由主义低利率和政府的放松金融管制开启了金融化的时代,加上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技因特网的互联,使得价格和价值越加的脱离,经济指标和实际经济越来越像颠倒的对位,穷人和富人愈加的分裂。正如重商主义时的西班牙,钱货币正如亚当斯密说的应该只是流通的媒介润滑油,但是钱不等于国民财富,它的增加特别是不对应的顶部集中,是错误的。国家的财富是民众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提高总体民众的生活质量。尽管现在生产的商品是够用了,甚至太丰富了,但是民众的生活质量很难说跟上了,顶部阶级让底层民众陷入在系统性的结构贫困陷阱中,中产阶级也慢慢缩小。记得中产阶级还是从底层工人阶级上升而来,被糖衣炮弹吸引分化的小布尔乔亚们可不会被忠诚空洞的口号等所左右,如果社会无法让中产阶级维持住他们的福利和利益,那么他们之前被遗忘的被埋没的革命斗争的火星可能随时被重新点燃。
当然资本主义的上层社会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也不会坐以待毙,就像20世纪初自由主义者也知道在不断发展的工业社会,自由主义要需要缓和减速,之前被认为是绝对妨碍自由市场竞争和最大利润化的新政策 - 累进税收progressive taxation和基本的社会福利系统basic social-welfare system - 这些个代价是必要的,用来化解来自日益上升的工人阶级的不满。
总结来说我不是建议说去无脑梭哈房产、股票、或者比特币来对抗放水和资产价格水平的上涨,任何投资都还得是做好自己的功课do your homework - 最好还是个人努力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 - 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扩大认知范围和过程的乐趣。任何时候都是高风险==高回报,反过头也是一样;如果有人推销说有低风险,高回报的事情,那一定是激起你的贪婪心,坑你没商量的;
且拭目以待吧。
John Locke洛克特别强调了财产(Property)的自由,但是他也对比了从原始状态到农耕到他那个时代,之所以出现不平等,他认为是贪婪,和货币的流通。好比之前你在怎么贪婪,也只能吃那么点猪肉,因为多余的猪肉你哪怕腌制着也会因为自然的腐烂无法长久藏很多数量,但是货币不同,你可以有无限的货币,随时随地可以兑换任何你想要的东西,特别是现在货币都不是实体流通的了,你有更大的自由去迎合人本性里最多的贪婪欲望,获取欢愉。但是洛克也特别强调克制,不能太过贪婪也不能浪费,未使用的财产是浪费的,是对自然的侵犯:
“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在生活变坏之前利用其任何利益;他可能会通过劳动来固定财产。除此以外,任何东西都超过了他的份额,并属于他人。”
洛克认为财产、金钱和伦理道德是相互关联的,个人财富的累积和获得应该有moral伦理道德的限制(limits of accumulation): «Enclosing in God’s Name, Accumulating for Mankind: Money, Morality, and Accumulation in John Locke’s Theory of Property»。
古典自由经济的代表人,资本主义之父亚当斯密的另一本著在《道德情操论》说的:
人类生活的不幸和混乱,其主要原因似乎在于高估了一种境况和另一种境况的差别。贪婪过高估计贫穷和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高估计个人地位和公众地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高估计湮没无闻和名闻遐迩之间的差别。受到那些奢靡思想影响的人,不仅在显示处境中是可怜的,而且往往为达到他愚蠢地羡慕的生活境况而扰乱社会和平。
“The great source of both the misery and disorders of human life, seems to arise from over-ra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ne permanent situation and another. Avarice over-ra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verty and riches: ambition, that between a private and a public station: vain-glory, that between obscurity and extensive reputation.
斯密提到了共情心共理心,在利己的同时,我们需要建立类似 “公正的旁观者” 的机制来自律,慎防出于自爱的动机异化成了自私而损害他人。保证利己不会因为自私和动物精神而失控。
问题是: 理论上我们需要把握在在中庸的平衡的,不偏不倚,各方都好的理性人,完美;实际上动物精神本能驱动着在情绪的极端(贪婪,恐惧)中像钟摆一样来回震荡,而在中间那个完美的平衡点的时刻只是非常短暂和不稳定的。
借用韦伯的观点总结就是: 形式合理性(工具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价值理性)二者保持一致和谐的时间是短暂的,它们内在本质上不可避免的紧张对立矛盾意味中冲突才是长久的主题,不过人类作为先天具有理性的动物(总是尝试从动态变化的宇宙中观察希望得出可以预测的稳定的规律一样),总是希望得到一个静止的和谐平衡点,放开来看,这个平衡点是极其脆弱不可保持的。人的桎梏也是只是从之前的上帝换成了现代社会的商品机器 - 形式合理性和实质非理性的社会, 用金钱和欲望的链条亲手打造一个个将自己囚禁其中的铁笼(Iron Cage)。有兴趣可以看看1930s年代的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具有讽刺意味的经典之作-《摩登时代》(ps:不自觉的联想到了近期PDD最近如厕压力-员工们除了高强度工作以外,括约肌也得承受巨大压力)。
“自从禁欲主义着手重新塑造尘世并树立起它在尘世的理想起,物质产品对人类的生存就开始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控制力量,这力量不断增长,且不屈不挠。今天宗教禁欲主义的精神虽已逃出铁笼,但是,大获全胜的资本主义,依赖于机器的基础,已不再需要这种精神的支持了。……天职责任的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像死去的宗教信仰一样,只是幽灵般地徘徊着。……当天职观念已转化为经济冲动,……个人也就根本不会再试图找什么理由为之辩护了。”
清教徒想要成为职业人(Berufsmensch)——而我们则必须成为职业人。因为,禁欲已从僧院步入职业生活,并开始支配世俗道德,从而助长近代经济秩序的(虽然受到机械生产的技术与经济的前提条件所束缚)那个巨大宇宙的诞生;而这宇宙秩序如今以压倒性的强制力,决定着出生在此一机制当中的每一个人(不只是直接从事经济营利活动的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恐怕直到最后一车的化石原料燃尽为止,都还是如此。
从天职和禁欲的“资本积累”(努力工作获取巨额财富和限制冲动消费来满足欲望),正如莱布茨尼等本打算用理性来更好的诠释上帝的存在,结果反倒是释放科学发展的洪荒之力某种程度瓦解了上帝的存在,希望求得通往彼岸世界的道路获得拯救(价值理性),现在没有了,没有彼岸世界了,再也不用恒长的警醒,不用克服自然的状态(苦行, 一切都可以通过理性计算科学研究来预测推导(工具理性),而这个价值理性的空白正是由现实世界的享乐和不断膨胀的欲望的满足来填补, 新教的入世禁欲精神慢慢让步于纯粹的功利主义, 成为了断了根的资本主义。
依巴克斯特的见解,对于外在事物的顾虑,应该只是像件披在圣徒肩上的“随时可以卸下的薄斗篷”。然而,命运却使得这斗篷变成了钢铁般的牢笼。禁欲已着手改造世界,并在这世界踏实地发挥作用,结果是,这世间的物资财货,如今已史无前例地赢得了君临人类之巨大且终究无以从其中逃脱的力量。如今,禁欲的精神已溜出了这牢笼——是否永远,只有天晓得?总之,获胜的资本主义,既已盘根在机械文明的基础上,便也不再需要这样的支柱。……没有人知道,将来会是谁住在这个牢笼里?在这惊人发展的终点,是否会有全新的先知出现?旧有的思维与理想是否会强劲的复活?或者!要是两者皆非,那么是否会是以一种病态的自尊自大来粉饰的、机械化的石化现象?果真如此,对此一文化发展之“最终极的人物”而言,下面的这句话可能就是真理:“无灵魂的专家,无心肝的享乐人,这空无者竟自负已登上人类前所未达的境界。(Fachmann ohne Geist(黑格尔), Genusmann ohne Herz)”
忘了从哪里看到的,说的很棒:人这种动物,一时半刻能够学会一点教训,中期会忘掉一大半,长期来看我们没有吸取任何教训。